“楼市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个战略级的主攻方向,将脆弱的复苏态势予以决定性的巩固。”
现今关于楼市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乐观派认为“已经强势回归,楼市稳了”,观望派认为“虽已触底,却将在低位长期徘徊”,悲观派如高盛等,则预测“冰冻难解,复苏无望”,未来两年房价还将下跌20%至25%。
我们的观点是,经历四个月的调整,楼市已经被移出ICU病房,但是要真正企稳,还需要寻找到一个主攻的方向,力出一孔,谋图破局。而其关键的时间节点便在未来的三个月内。
2024年9月底的楼市新政,决策层决心不可谓不大,考量不可谓不完备,既有针对购房者的政策红利——其中,把首付比例降到史无前例的15%,粗暴而直接,可谓神来之笔。又有以“白名单”机制为代表的、针对房企的纾困路径,更有针对地方政府的10万亿化债计划。
到现在除了京沪深尚未完全取消限购以外,购房端的刺激手段几乎已经是能出尽出。
我们一直以来有个观点,即中国的楼市波动主要看核心都市,其中,北上广深杭蓉是最重要的指标性城市。在过去的四个月里,这六城的二手房交易持续放量,其中,上海月交易量达2.5万套,北京达2万套,深圳和杭州分别达1万套,均触及2019年的均值水平。在交易结构中,14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性住宅和千万级豪宅市场占比大幅增加。
在供给端,“白名单”信贷规模已超越5万亿,保交楼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中国的住宅新开工面积仅剩5.36亿㎡,折算成人均面积约0.38㎡,是2019年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甚至低于房地产已十分饱和的美国——2023年美国的人均住宅新开工面积依然还有0.65㎡。
这一动态消融的景象,似乎正在营造冰雪融化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仍然会发现,市场的信心其实是十分脆弱的,2025年的这个早春,可谓是一个“风声鹤唳的早春”。无论是已购房的、想要购房的,或不打算购房的,都对自己的决定缺乏判断的依据。任何一个消息或形势波动,都可能带来心理的震荡和市场的反覆。
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个战略级的主攻方向,将脆弱的复苏态势予以决定性的巩固。
在中国,房地产从来不单单是一个住房问题,而是内需消费、实体产业、金融服务、社会就业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牛鼻子。因此,它的真正复苏,需要围绕“资金—土地—产品—需求”这四个关键环节,形成一个各方多赢的政策安排和运作逻辑闭环。
目前,有两个十万亿级别的重大政策选项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是“收储”计划,一个是“城中村改造”计划。
在去年中期,楼市最低迷危险的时候,黄奇帆等人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收储”建议,即中央政府推出10万亿规模的特别债券直接下场去库存,政府购买之后租赁给老百姓做公租房,房企、银行、债主们以及一些三角债务一次性出清。这个政策建议听上去似乎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三个盲点。
◎ 首先,需求与标的物存在错配。房企手中真正适合用作保障房的楼盘非常少——受制于户型面积、地段、房企健康度、土地属性等诸多因素,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适配性极低,比相亲还要难上N倍;用国资收购房企的存量土地,也受制于土地价格剧烈下滑、房企健康度、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诸多因素,极难找到交易的平衡点。
◎ 其次,“收储”的政策效率并不高。即便政府动用了十万亿级别的财力,投入了巨大精力,达成了预期的收购规模数量,它对于提振楼市的作用也很可能不如预期。因为收储能激活的,仅仅是“资金—土地—产品—需求”这四个环节中的“资金”与“土地”,收储无法激活需求,更无法创造需求。
◎ 其三,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既是顽症又是无奈的现实,“收储”必将彻底重估土地价值,若没有房产税等配套政策的支持,单兵突进,或会造成新的地方治理混乱。
与黄氏收储计划相比,“城中村改造”既符合现今的政策方向,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同时更能带动房地产的四个最关键环节:资金的有效投放、土地的顺利出让、产品的革新换代与需求的增量创造。
现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大多数核心城市都已推行“房票”制度,希望能够通过“房票”来促进楼市去库存。但“房票”仅只是一个技术方法,它的效力取决于“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力度。
在过去这段时期,有关部门在政策层面上,对“城中村改造”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安排。2024年10月,住建部宣布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2024年11月,财政部将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白名单”信贷规模增至4万亿与“新增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是住建部在同一天宣布的,但是,后者不像“白名单”机制那样,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都设有工作专班。到2024年底,“白名单”信贷规模已超额完成目标增至5万亿,而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数据披露,则被官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如果我们回顾十年前——2015年的那次楼市复苏,便不难发现,当年最关键的政策便是棚户区改造。在四年时间里,央行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投入3.65万亿资金,完成约3000万套棚改房,直接拉动了30万亿的商品房销售。
本轮的“城中村改造”,预计投入资金将达10万亿元,并在一些核心城市进行实施,只要能够下定政策决心,新一轮的房地产周期便可能真正到来。如果把提振楼市看作是下围棋,那么,这就是棋筋所在,正所谓“棋筋占得,满盘皆活”。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三年期定存利率约为1.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CPI指数为0.2%,任旧存在近两个百分点的正向剪刀差,所以,在近期启动降息,是楼市企稳向好的另一个必需的政策安排。房价企稳不一定是因为货币放量,但货币放量一定是推动房价复苏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我们认为,如果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能够在“城中村改造”和存款利率下调两端同时下手,风声鹤唳的早春或许能真正的春暖花开。
在2023年的5、6月间,我们曾撰文《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只有新中产才能救内需》,到今天,我们仍维持当时的观点。而当初在文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大多已体现在现今的政策中。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期,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性持续,也是产业和消费韧性的体现及保障。2025年,我们手中的牌并不多,楼市是其中必须打好的、最重要的一张。
千万别再救楼市了,看看那些烂尾楼吧,看看那些空置房吧。 超级过剩的房屋卖给谁?更何况住房子的人还在减少!
马斯克妈妈无锡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近日,无锡拈花湾邀请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亲临见证。游后感慨:“我总忍不住在网上炫耀中国美景,对大家说,你们真应该来中国看看。
男子因停车冲突被打骨折构成轻伤,打人者送来5万元私了被拒,案发3年多仍在侦办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山西大同市民张涛因为临时把车停放在小区无标识停车位上,引发与邻居的冲突。本以为道歉挪车就没事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件2021年10月16日发生的“小事”,会变成困扰他多年的心病。2025年3月26日至28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大同,走访调查此事。
特朗普重磅发声,事关4月2日关税协议!加拿大总理:特朗普没有对关税威胁作出让步;这国总统坚决反对......
特朗普在前往佛罗里达的“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被问到是不是愿意与英国等国家讨论达成降低对美关税协议的问题时表示,“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笔交易中得到一些东西,这是有可能的——但你知道,我们已被利用了40年,甚至更久。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是的,我当然愿意接受。”
中国留学生回忆地震逃生:绝望爬30层楼,给家中留遗言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地震。由于地震波及四周的国家,身处泰国曼谷的中国留学生张同学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的逃生经历,他称下楼过程中一度非常绝望。
南部战区正告菲方 停止在南海挑事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福建省: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经省政府同意,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现将调整后的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及适合使用的范围予以公布,自2025年4月1日起执行。
同居情侣分手后,房屋租金怎么算?上海的一对情侣分手后,被占用房屋的一方提出,对方应向其支付59个月的租金,共计23万余元。
来源:【深圳侨报】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获悉,汪苏泷2025巡回演唱会“十万伏特2.0”——深圳站演出正式获批,将于7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连续举办三场,为乐迷们送上精彩音乐盛宴。汪苏泷是华语乐坛实力创作歌手,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出众的创作才华圈粉无数。
3 月 20 日,长江和记发布的财报中,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成为李嘉诚团队最核心的 “自证”论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长和总营收 4766.82 亿港元,港口业务收入 452.82 亿港元,虽同比增长 11%,但在零售、财务投资等板块面前,确实显得 “微不足道”。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订婚和听起来格格不入,却真发生了!一段男女方的协商录音被曝光,男方父亲长文透露女方态度突变。究竟是诬告还是,其中存在的三大疑点必须要弄清……订婚后女生称被“”2023年1月的时候,男方席某和女方吴某经过婚介所认识了。